怎样批评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起到教育效果,老师你怎么看?|每周一问
对于犯了错的孩子,批评教育是老师的职责。可是,“批评”稍不留意就会变成责难、说教、命令、嘲讽、训诫、甚至恫吓,这样的“批评”可能在短时间内“有效”,但其实是伤害了孩子,不利于孩子的发展。
怎样批评既不伤害孩子,又能起到教育效果?对此,您有哪些看法呢?
在上周的【每周一问】中,我们收到了很多老师的留言,赶快来看看吧。
上周问题
〖怎样批评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起到教育效果,老师你怎么看?〗
@沧浪水(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平兰芳) :批评的出发点在于引路
批中有扬,批中有励! 批评的出发点在于引路,旨在引导、帮助甚至感化孩子。正所谓扬善于公庭,规过于私室。引路是一种智慧,更是师爱无痕的一种美好境界!
@zay: 批评的前提是孩子的理解
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是不错,但落实极难。接受批评前提是引导孩子明白“我非圣贤,定会出错”,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错;其次,批评不可笼统,要点到错误细处,孩子会感受到你的诚意,知错因并认同你的批评;批评还需方法指导或建议,让孩子明因知法,易改愿改。错而改之,善莫大焉。
@獨享清歡: 在错误中成长是批评的最好效果
有时老师逮到学生犯错就是噼里啪啦一顿批评,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都不知道错在哪里,所以让孩子对自己所做的错事先自我剖析;在学生分析后老师做出评价,在成长阶段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是非好坏,老师的引导与判断至关重要,学生能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老师的教育。
@文江学海(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隘洞小学 黄文举):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
批评要应以尊重人格为前提,以帮助学生知错改过为目标。老师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学生问题的出现,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原因之前,在没有想好对策之前,千万别着急去批评。
批评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,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喜好、情绪状态和承受能力,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学生;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去好好沟通,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;要就事论事,不讽刺挖苦,不贴标签或停留简单告诫的层面上;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,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,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关爱之心、诚恳之意,他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教育,进而改正不足。
@追梦: 冷一冷、晾一晾
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,不犯错误那是天使。当孩子犯错时,批评孩子也是一种艺术,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时,尽量给学生一个申诉理由的时间和机会,可以采取“冷一冷、晾一晾”的办法,先让学生在没有被批评的这段时间自我反省一下,让他意识到是自己错了,我们再找他谈一谈,当然要掌握好谈话的地点、语气、用词等,我想这样会效果好一些,比在班上当众斥责一顿要好得多。
@鹰击长空: 对事不对人
一是批评某个学生时,尽量单独私下进行。如果当众批评,最好批评某个现象,不点名字。二是如果不得不当众批评某个学生,那就过一段时间,当孩子有进步时,要当众表扬他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故意批评自己,而是自己做错了被批评,做好了也会被表扬。三是批评时对事不对人,不要侮辱贬低谩骂学生人人格。
@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于洁: 批评也要先备课
1.备事件。老师要了解事情的经过和性质。事情严重的,应及时当面批评,言辞也可稍严厉些。事态不严重的,可化有声批评为无声批评。
2.备学生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脾气和秉性。对自尊心较强的孩子,可采取迂回的方式;对于脾气暴躁的,用商讨的方式。
3.备伙伴。老师要想清楚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或警示作用。
4.备家长。批评前,要考虑学生回家会不会夸大其词地告诉家长而招来麻烦。
5.备过程。
(1)我要从哪里引导孩子自己先发现错误?
(2)我该委婉地教育,还是直言不讳?
(3)我可以给孩子哪些建议?
@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王庆梅: 批评原则——三看三把握
一看“对象”。批评要看对象,讲方法。对于优秀的学生,侧重于“晓之以理”;对于后进的学生,倾向于“动之以情”。二看“场合”。批评的范围越小越好,最好限于两人之间。三看“情况”。批评则要“就事论事”,不要夸大其辞、扩大事态。
批评要把握尺度。恶语伤人六月寒,批评不能恶语相向。不伤人自尊,不戳其痛处。批评要把握时机。没有及时批评,时间一长,有些细节会模糊,再批评,效果就不好了。批评要把握节奏。“批”“评”要适度,重点落在“批”上。但“评”更为重要,老师要客观评价,并引导学生自评。
@宋燕燕:批评学生也要选时间、选场合、选方式
1.选时间。学生犯了错,老师也要学会放一放,对批评进行冷处理,给学生一个申辩陈述的机会,也让老师了解事情真相,斟酌语言,避免伤害学生,让自己处境尴尬。
2.选场合。对于非严重错误,批评时还是尽量选择范围小一些,在与学生当面交流时,指出错误,让学生理解老师是对事不对人。
3.选方式。批评的方式可以是当面语言交流,也可以是纸笔沟通,还可以再现事情场景让学生回顾反思。
@手心的蔷薇(昆山市花桥鑫苑中学 张培培): 批评要选对时机,有对比效果更好
初二的一个班级最近作业态度很差,很多学生明明会做却不认真,我把学生的作业分为三类,一类是最好的优先表扬,一类是有进步并且态度极其认真的同学(平时基本不做作业,最近态度转变超大的同学),最后一类是态度有问题的同学。只展示前两类,而最后一类不直接批评和点名,只让他们自己来对比,既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,又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。
@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宋雪琴:批评尺度恰到好处
心中有“尺”,有的放矢。老师心中有了标准,当孩子有不正确不恰当的言行,就一定要进行批评的教育。不同的对象,宜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:
内向寡言型——艺术语言不回避,幽它一默又何妨。
情绪激动型——冷静处理不冲动,针尖麦芒不可取。
自尊心强型——私下处理不张扬,加油鼓励更进步。
@无Sчo谓(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 斯航峰):批评把握好“度”
批评孩子,要明确指出孩子错在哪,教会孩子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。学会换位思考,看清孩子行动时的动机,不要一味地把个人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。做孩子的榜样,和孩子约法三章,记录孩子被批评的原因,和孩子一起商量,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。
@敏敏:找到问题,对症下药
找到批评的源头。老师先要看学生是在哪方面犯错,是题目不该做错,还是行为上的不当,或者是思想上的偏差? 再根据源头,对症下药。我们班级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,两个女生在课间打架,我询问原因,原来是A女生对B女生有言语上的侮辱,然后B女生就打了上去,还好我适时制止,后来我分别找他们谈话,批评A女生语言要注意文明,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,我也批评B女生先动手打人总是错的,在他们面前都好好分析了原因。总之,找到批评的源头,然后对症下药。
@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:批评形式不拘一格
1.用幽默调节:采用风趣幽默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,适当缓解或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,让学生能比较自觉轻松地认识并改正错误。这适用于一些自尊心较强、悟性好的学生。
2.用行动激发: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代替强制性批评,用行动来说话,让自己的一举一动进入学生的视线和心中。这适用于班级内经常出现的对垃圾、纸屑视而不见等现象。
3.用活动引导: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营造氛围,通过故事讲述、现身说法等环节来引导犯错误的同学,提供给他们反思的时间和机会,恰到好处地实现批评的效果。
@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杨雪瑶:改变语气,添加真诚与幽默
报告老师!XX作业又没写完!
错误批评法:你看看你,动作怎么这么慢!全班等你一个人!
智慧批评法:有点跟不上,对吗?别着急,精神再集中一些,老师陪着你练习。
报告老师!XX作业写得好难看!
错误批评法:你这写的什么字啊!人家左手写的都比你好看!抄十遍!
智慧批评法:老师知道想把作业写得既干净又整洁是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,要加倍的努力,试试看,多练习几遍,你一定会越写越好!
@江苏省昆山国际学校小学部 戚文霞:批评语言讲究艺术
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“老油条”,可以采取单刀直入式的批评,直截了当地指出错误,言明后果,并提出需要其改正或做到的地方。
对于性格内向、脸皮薄的孩子,尤其是女生,可以采取较委婉的方式。比如不当众批评,不直呼其名,而是用“有的同学”这样的说辞代替。或是用讲故事的形式,让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保全孩子的“面子”。
除了语言批评,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,孩子便心领神会了,在悄无声息中轻松解决课堂上的小问题,也不影响课堂教学。
@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张华 : 批评角度打破常规
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”严厉批评会使孩子产生敌对情绪。因此来个出其不意。当看到有学生等待传饭时用筷子敲桌子,我抚摸他头说:“是在用这节奏缓解饥饿感。这节奏还不错,等会儿到班级来表演一下吧!”话音刚落,他低下了头。
严厉批评往往会使孩子不敢正视问题。因此当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,我们应该说:“没关系,今天你虽然犯了一个错误,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呢?”此时,孩子去思考的是受到的启发,今后注意的问题。不仅仅是担心、害怕老师的指责。
@ Freedom:用表扬的口吻说批评的话
用表扬的口吻说批评的话,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,能够更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,尊重学生的个性。学生会在教师的暗示下,反思自己的言行,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,实现自我教育。
@Water(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芮清):心中有爱,静待花开
心中有爱,批评的时候要能够俯下身子,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,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,寻找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,批评不能是高高在上的简单说教。将批评变成一次师生之间的约定,相信孩子,信任孩子,通过心与心的交流,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错误,并努力去改正。作为老师,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,如果能保持一份“心中有爱 静待花开”的心境,也会把这份心境传达给孩子,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,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点亮一盏又一盏的明灯。
@梅翔
可以变换交谈的角度,从不同切入点谈到事情。可以采用留言本,私下和学生交流事情的看法。可以选择适合的环境,这样减少交流的压力。
@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:重在批评之后
1.静观其变。批评后要观察孩子的表现,可静待孩子自我的消化。
2.真诚鼓励。注意学生情绪变化,发现进步不着痕迹地适时鼓励。
3.私人定制。老师要跟学生分析原因,然后对症下药,私人定制。
4.幽默激将。用幽默的语言,激一激学生,对小学生较为有用。
5.伙伴肯定。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被批评者的优点,不失为安抚的好办法。
6.家访沟通。进行家访(或者电话沟通)吸引家长的力量,澄清事实,避免误会。
7.书面交流。可以写一封信给孩子,再次说明批评的用意,进一步沟通。
(以上是上期“每周一问”精选留言)
下面是我们本期的特约嘉宾徐文强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:
徐文强: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语文教师,班主任,曾获昆山市班主任论坛基本功竞赛一等奖。
如何把控批评这把“双刃剑”
毛主席曾说过:“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,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。”然而批评这门语言艺术的尺度很难把控,稍有不慎便沦为老师们发泄情绪的工具。那我们如何把控好批评这把“双刃剑”呢?请看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。
有理有据,因材施“批”
1.决不只根据表面情况妄下断论,事先调查清楚事实经过。
2.面对任何一个学生,都不带负面情绪,抛开有色眼镜,单独谈话。摆事实,讲道理时,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,再进行批评谈话。
3. 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含蓄指出其错处,再鼓励其勇于改正;对性格内向的学生,可先夸一夸他的优点,再指出过错,告知他如能改过就更有进步;对于屡教不改的“老油条”,可开门见山指出其错处,再分析指导可行的改正方案,以帮助其改过。
迂回婉转,以趣激励
在批评中,既要有一阵见血式的批评,也要有春秋笔法式的迂回批评。开门见山的批评将师生置于对立的两面,学生难免有抵触情绪。而迂回式批评则可以有效避免两者的正面交锋。如在处理学生上课走神的问题时,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善意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:“想什么这么入迷呢?你都不看着我,老师要吃醋了哦。”像这样,以玩笑之名,行批评之实。在一些偶发型的错误中,使用迂回式的批评更易为学生接受。
入情入理,直指人心
与表扬学生相比,批评一个学生更要抓住他的内心,才能使批评变得有效。
批评前,维护自尊心,注意时间场合。
1.要避开其他凑热闹同学、老师。
2.最好带离教室、办公室等场合,在花园、操场等空旷地方利于打开心扉。
批评时,增强自信心,指导改正方法。
1.就事论事,不翻旧账,直入重点,不多废话避免学生不耐烦。
2.暗示老师对他的信心和期待,引导走上改正错误的正确途径。
批评后,及时反馈,关注孩子成长。
1.发现进步之处,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、家长面前给予充分肯定,增强动力。
2.规划阶段性目标,与家长联合起来关注孩子的改变。
多元智慧,引领改变
让批评者心悦诚服,在行动上尽快改正错误,还可以做到:
1.实事求是,以理服人:一定要弄清楚事实真相再进行批评,在批评时,要给学生阐释错误的性质,明确其行为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,帮助孩子懂得改正错误的意义。
2.开放多元,有情有义:多元意味着教师在批评前对学生的错误和反应等情况做深入调查、推理和预测,并在批评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轨迹进行演绎,让学生对自身获得全面认知。
3.目光长远,鼓励激励:批评过后,一定不忘对学生进行一番鼓励。比如,可以引经据典,让孩子有信心直面挑战,改正错误。
学生的成长如同草木,既需要阳光的温暖照耀,也需要风雨的洗礼考验。批评得当,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,改正缺点,健康成长。下面给大家带来一首《批评歌》,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“批评”这门艺术。
批评歌
批评有学问,对事不对人;
切莫翻旧账,一码归一码。
事实要求是,情况需掌握;
心中有学生,避开吃瓜众。
换个情境场,心宽自然成;
有理且有据,刚柔相济之。
开门见山易,迂回曲折难,
家校齐同心,师生共成长!
看了老师们的留言,小编觉得,“批评”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,但深谙教育的老师们在批评孩子时,都避免了毁坏孩子自信的语言。生活中,很多老师并不是不爱学生,但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却不能用恰当的言辞表达他们的初衷,孩子一旦关闭了心灵的大门,即使再有用的“忠言”也听不进去了。
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批评,目的都是“救治”而不是“伤害”。小编觉得,“好的批评”是了不起的成就!她不仅能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,也能激发和培养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;不仅向孩子传达尊重,也能维护孩子的自治,促进孩子自我反省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起责任!批评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、练习并且自律。
感谢徐文强老师的经验分享!感谢所有参与此次话题的老师!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的【每周一问】的回答中,贡献您的育人智慧。小编在后台等您哦。
【每周一问】,等你来答。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。
曾听到有人这样开玩笑:现在的课堂就是老师和学霸“秀恩爱”。这股酸酸的劲儿不知道老师们嗅到了没?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,他们默默无闻,表现平平,既不像优秀学生那样受人瞩目,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成为注意的焦点。老师的表扬轮不到他们,老师的批评也挨不上他们,所以,常常被老师忽略。这个学生群体就是——中等生。
但是,他们很有塑造的可能,他们也很想受到老师的关注。对此,您是怎么看的呢?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,您是如何对待班里的这部分学生呢?有哪些教育故事值得分享?
每周一问
关于中等生,你有什么话要说?
文末留言即可
入选我们下期【每周一问】的留言将有机会获得《人民教育》杂志一本(每周我们会免费赠送3本),欢迎您的回答哦!
加入【每周一问】
文末留言『每周一问+你的回答』
推荐问题
文末留言
「推荐问题+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」
(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,我们将免费为您寄出一本《人民教育》)
下周六,我们不见不散!
微信编辑 | 吴玲
推荐阅读
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
投稿、合作请联系rmjywx@126.com